
近日,在合肥市蜀山区政务服务中心,筹划开餐馆的合肥市民张女士领到了刚办理好的《行业综合许可证》,她欣喜地说:“原本以为要跑好多个窗口,一遍一遍地提交申请材料,没想到一个窗口就把所有的事情办完了。”
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餐饮门店开办,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户外招牌等诸多事项,“一业一证一码”改革实施以来,餐饮行业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到了一张许可证上,按照“一套材料、一次填报、一档管理、多方使用”的运行机制合并发放。因此,张女士仅需填写一次表格,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审核通过后即可取得《行业综合许可证》,凭证便可以正常开展经营活动。
如今,在我省,超市、便利店、宾馆、餐饮店等较为集中、办事频率较高的行业,均被纳入“一业一证一码”审批系统,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
“一业一证一码”是我省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的一个缩影。“十四五”以来,我省持续深化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实有各类经营主体达到847.47万户,相较于2020年底的587.82万户,净增259.65万户,增幅高达44.17%。其中,企业类主体数量从168.38万户增长至252.35万户,在全部经营主体中的占比从28.6%提升至29.8%。
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准入环节,我省坚持极简快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档管理、一日办结”,构建“六个一”企业开办体系,全面建立标准化企业开办流程,并推动超过50个事项实现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与“跨省通办”,有力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发展。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地开展“确认制”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非禁即入”原则普遍落实,对内资外资平等对待。
此外,我省免费向新开业的企业发放印章、电子和纸质证照、税控设备,并提供证照印章邮寄送达服务,每年为企业降低开办成本超过5000万元。
在准营环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安徽省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并创新建立“一单两评”工作机制,即编制评价指标清单,由牵头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协同开展评估,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编制市场监管系统政务服务事项“全省一单”,开展“一业一证一码”改革试点,聚焦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环节,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提升集成化服务水平。创新“证前指导”服务,在食品生产许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领域推行跨部门“证前指导”,累计为1.5万户经营主体提供指导服务。
在运营与退出环节中,我省建成并广泛应用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商业银行开户等众多场景中实现了互通互认,极大方便了企业办事。全省企业电子档案网上查询系统建成以来,累计提供24.8万户次、3774万页的企业档案查询、下载服务,为查询人节省费用超过3000万元。为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市场监管会同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企业强制注销改革试点,累计将15万余户长期停业未经营的“僵尸企业”予以清理,实现市场的良性出清,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构建覆盖企业从“出生”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与监管新机制,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记者 彭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