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分析报告新闻发布会

2025-10-20 09:48 信息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发布人: 字号:

会场

章蓉生:

各位记者朋友: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章蓉生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日,省工商联在对全省上规模民营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2025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分析报告》。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了解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状况,我们今天邀请到省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张启明先生,请他介绍相关情况,一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文峰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罗文杉先生、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何汉翔先生、省工商联副主席聂磊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张启明常务副主席介绍报告的主要内容。

张启明:

各位记者朋友: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张启明

上午好!

民营百强企业是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自1998年起,我省已连续开展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和百强排序活动27年,成为观察安徽民营经济活力和结构变化的重要窗口。今年,省工商联、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共同开展这项工作,共有905家营收3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参与调研,依据企业2024年度主要经济指标,经企业申报、数据审核、部门联核,形成《2025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分析报告》,全面呈现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一、规模与效益双提升,发展基础持续巩固

调研显示,2025安徽省民营企业营业收入百强(以下简称“营收百强”)入围门槛增至61.70亿元,较上年增加0.09亿元,增长0.15%。(见图1)

图1 2022-2025【发布年度】营收百强入围门槛(单位:亿元)

1.经营规模持续增长。“十四五”期间,我省营收百强经营规模持续增长(见图2)。2024年度,我省营收百强营收总额17160.30亿元,较上年增长2.64%。

图2 营收百强2021-2024年度营收总额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有5家,其中2家超过1000亿元,联宝电子(1186.97亿元)、合肥比亚迪(1019.36亿元)和阳光电源(778.57亿元)位列营收前三。营收百强中,68家企业营收实现增长,增幅超过20%的22家,超过10%的43家,超过5%的52家。新能源汽车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成为规模增长的主要支撑。阳光电源、国轩高科、蔚来控股分别以1150.74亿元、1078.40亿元和938.33亿元位列资产规模前三。

2.经营效益总体稳定。营收百强效益总体稳定,部分龙头企业利润增长显著,企业经营质量稳中向优。营收百强净利润375.40亿元,90家企业实现盈利,54家企业净利润较上年增长。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36家,超过10亿元的14家,超过20亿元的4家。

营收百强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工及软件服务业等十大行业2024年度净利润总额达445.08亿元。(见图3)

图3 营收百强2024年度净利润前十行业(单位:亿元)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集聚效应持续增强

1.营收百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比重稳步提升。“十四五”期间,营收百强中制造业企业营收复合增长率达7.20%,比重由2021年的69.32%提升至74.34%,制造业比重进一步提升。(见表1、表2)

2.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迅速。我省营收百强中,技术密集型企业营收总额9087.96亿元,占比52.96%;资本密集型企业营收总额4058.32亿元,占比23.65%;劳动密集型企业营收总额4014.11亿元,占比23.39%。(见图4)。

图4 营收百强产业类型分布结构

3.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成为支撑安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主力赛道。汽车制造业较上年增长437.12亿元,增长26.7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315.41亿元,增长15.46 %;新材料产业增长235.49亿元,增长20.86%。营收百强中, 55家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其中战新业务营收占比超50%的28家,超80%的24家;战新业务净利润占比超50%的企业有26家。

4.产业集聚趋势明显。制造业百强营收总额14325.31亿元,增长4.04%,分布于21个行业;资产总额14676.05亿元,增长13.01%。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材料集群规模持续壮大,为安徽制造业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投入持续加码

营收百强参与建设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1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见表3)

表3 营收百强国家创新基地建设情况

调研显示,营收百强积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共组建产业联盟16家、联合实验室13家、创新联合体8家、新型研发机构9家、共建学科专业7家。营收百强2024年度研发经费投入482.87亿元,增长4.27%,研发强度2.81%。

营收百强研发人员共7.47万人,增长6.04%,共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21604件、国外专利1146件,分别增长33.82%和49.61%。共有10606项专利实现产业化,形成产品或服务产值达1716.51亿元;共签署技术市场合同231件,成交金额24.80亿元,其中对外转让或许可专利2631项,成交金额17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达2810.79亿元,占营收百强营收总额的16.38%,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效明显。

四、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加快,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营收百强积极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步伐,推动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价值链体系重塑。数字化转型加快。75家企业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优化、供应链协同和智能决策等环节,57家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绿色转型成效显著。80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节能降碳,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向“绿色化+智能化”双驱动转型迈进。阳光电源作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榜首企业,已完成光风储电氢全链条布局,构建“光储充一体化”能源互联网。国轩高科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重要企业,进军金石固态电池与G垣半固态电池研发生产,在低碳能源领域的新能源电池方面不断创新。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融合应用,如科大讯飞实施“平台+赛道”战略推动AI产业化,以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核心,在教育、医疗、科研、政企服务等场景形成“行业大模型+智能体”应用体系;华孚时尚数智纺纱智能工厂、华凌股份美的冰箱5G大规模定制智能工厂、美芝精密制造压缩机智能工厂等入选安徽省先进智能工厂名单。

五、社会贡献稳步扩大,责任担当持续强化

我省营收百强积极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规范治理体系,15家企业引入国有资本,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21家企业引入民间资本,协同发展;8家企业引入境外资本,对接全球市场。营收百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纳税总额385.03亿元,电气机械、汽车制造和酒饮料行业为纳税前三;吸纳就业67.29万人,同比增长4.57%,对稳就业和保民生发挥重要作用。营收百强中,54家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60家企业社会慈善捐赠总计2.35亿元。多数企业将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在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员工成长等方面持续投入,成为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章蓉生

谢谢张主席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央视网记者: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请问省工商联在服务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央视网记者提问

聂磊: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强信心。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首要任务,第一时间在省工商联执委会、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新春畅享会上组织学习交流,举办省工商联大讲堂,在省工商联网站、工商导报、公众号等开设学习宣传专栏,引导民营企业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入学习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举办“企业家学法”大讲堂、培训班、座谈会等,在中华工商时报、工商导报、“大道徽商”融媒体栏目以及工商联网站、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专题专栏宣讲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联合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民营经济促进法,报道企业家学习感悟和评论文章,宣传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截至目前,已累计刊发各类文章(视频)303篇(条)。

省工商联副主席 聂磊

二是深化百强排序品牌促壮大。按照全国工商联统一部署,安徽省工商联连续27年开展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及百强排序活动,成为我省民营经济领域的品牌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动态跟踪掌握分布在不同行业领域的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民营经济发展趋势,研究发展规律,为各地党委政府探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发布百强榜单和发展报告,展示我省民营经济取得的发展成就,宣传百强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为,分享民营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引领广大民营企业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开展“进解送促”等活动优环境。开展“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活动,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见效,省工商联系统共开展“进企业”活动1239场,推动解决问题诉求485个。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建立健全工商联涉企问题常态化归集处理机制,常态组织民营企业家季度座谈会和走访调研,通过政协资政会、月度专题协商会等平台,及时收集反映问题,推动完善产业支持政策。用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配合规范涉企执法等专项行动,依法平等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协助推动民营企业清欠工作,对有重大分歧的拖欠账款问题,发挥好工商联调解作用。

四是搭建多元服务平台促发展。强化金融服务,多渠道收集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搭建商协会、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解决融资困难。推动科技创新,举办百强民企走进华为培训班、民企走进上交所等活动,助力企业发展向新向优。举办2025徽商大会、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合作交流对接会,先后邀请1200余名海内外企业家共享机遇、共商合作。发挥省工商联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作用,开展政策、法律、信息等专项服务,拓展国际合作,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

五是推动企业现代化治理重规范。制定《安徽省工商联推进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方案》,坚持先行先试、分级分步,我省的全国工商联执委企业和省工商联执委企业全部纳入试点企业,同时选取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滁州和六市工商联开展试点工作,通过优秀企业示范引领,逐步引导我省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落实“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提升计划”,开展“企业家学法”季度大讲堂活动,深化法治民企、清廉民企建设,提高企业家法治意识,引导企业树立“守法善经营”的法治理念。

中新社记者:

目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如何?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考虑?

中新社记者提问

刘文峰:

省发展改革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和《民营经济促进法》,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着力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刘文峰

今年以来,全省民营经济呈现发展趋稳、结构趋优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是民营工业增长较快。在汽车、电子等重点产业的带动下,前8个月,全省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1.3%,高于全省规上工业2.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57.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前8个月,全省规上民营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29.7%,高于规上民营工业18.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速逐月加快;民营服务业发展加快,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民间投资增长近2.9倍,住宿餐饮、科研技术服务业民间投资分别增长50%和40%。截至8月底,全省规上民营服务业企业数同比增长20.1%,比2024年全年提高4.1个百分点,在去年民营服务业企业加快增长的基础上再创新高。三是外贸保持良好势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8%,高于全省进出口2.3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比重51.2%,外贸主力军地位持续巩固。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9%,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2.1%,其中汽车出口量保持全国第1。四是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截至9月底,全省民营企业达233.07万户、同比增长3.2%,在过去6年时间里增长了1倍;个体工商户583.88万户,同比增长3.8%。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启动编制民营经济“十五五”发展规划,围绕优服务、优环境、稳预期,推动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落实好《民营经济促进法》,制定出台安徽省实施办法。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深入开展“综合查一次”执法,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进一步统一和优化政务服务事项。遴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二是着力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牵头承担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新型技术改造,推动数智化转型。支持链主企业做强,帮助中小企业做大,鼓励支持更多个体工商户转企,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蓬勃发展态势。三是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优化境外投资布局,谋划组织境外投资企业、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外贸企业与境外合作园区对接。加强与香港贸易发展局、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等机构合作,发挥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作用,推动民企与央企加强合作,借船出海、抱团发展。四是协调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发挥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健全民营企业投诉快速响应、按责分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的闭环式工作机制,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转变,让民营企业安心创业、健康发展。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十四五”以来,安徽在推动民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罗文杉:

谢谢你的提问。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仓石”“顶梁柱”。近年来,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力建设制造强省,工业经济发展呈现“位势向上、结构向优、产业向新、企业向强”的良好态势,民营制造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地位、作用进一步彰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罗文杉

一是规模能级不断提升。“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营收由2020年的3.8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5.49万亿元,位次由全国第12位提升到第6位,占全国比重由3.6%增加到4%,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全国第7位提升至第6位。

二是地位贡献不断彰显。“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20年的5.3%提升至2024年的11.6%,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2020年的52.7%提高至2024年的72.8%。在刚刚公布的2025安徽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榜单中,共71家制造业企业上榜,营收总额共计1.3万亿元、占比74.3%。

三是产业体系加速向“新”。“十四五”以来,我省汽车、光伏、电子信息、家电、装备等产业加速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今年上半年,全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10%的汽车、11%的新能源汽车、15%的家电、20%的光伏组件、30%的光伏逆变器、50%的光伏玻璃均产自安徽。

四是企业梯队不断壮大。“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由1.8万户增加到2.5万户,增长近四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0.85万户增加到2.3万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由2818户增加到7221户,均增长了约2倍,新增营收超百亿元企业25户、超千亿元企业2户。这些企业9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民营制造业优质企业生态初步形成。

安徽经济报记者:

今年5月开始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一次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安徽经济报记者提问

何汉翔:

我们聚焦“优环境、强监管、精服务、促创新”,深耕营商沃土,为民营经济的拔节生长注入强劲动力。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何汉翔

一是聚焦“公平环境”,激发创业活力。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重点破除地方保护、区域封锁和行业垄断等市场壁垒,确保民营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秩序。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民营企业总量跃升至233.07万户,同比增长3.20%,个体工商户总量达583.88万户,同比增长3.80%。

二是聚焦“监管为民”,夯实服务根基。推行服务型执法,配套制定32项市场监管效能提升任务清单。完善柔性执法机制,今年二季度免罚案件2748件、免罚金额8467.5万元。创新开展“信用助企行”活动,制定发布《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南》省级地方标准,今年前9个月,累计帮助19.67万户经营主体重塑信用。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治理,今年前8个月,检查涉企收费单位1289家,为企业减负181.68万元。

三是聚焦“联系服务”,架起政企桥梁。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双月座谈会等制度,邀请企业家参与政策研讨,省局召开11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参加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16户,办理、采纳380条意见建议,将经营主体的“金点子”转化为政策“金钥匙”。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为个体工商户排忧解难。组织个体民营企业协会开展“问情服务”大走访,深入企业3600余户,举办座谈会50余场次,解决困难诉求29个,转有关方面问题20个。

四是聚焦“创新赋能”,积蓄发展势能。开展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项活动,今年二季度,全省知识产权融资金额244.67亿元,居全国第4位。开展“广告助农惠企”专项行动,联合举办助农直播993场,帮扶企业254家。印发《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赋能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各市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小微企业质量意识,安排专家“上门”为小微企业实施质量认证精准帮扶。

下一步,我们将抓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从政策激励、监管引导、机制推动、制度保障各个方面持续发力,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经济组织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可持续的市场监管服务,助推我省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章蓉生:

与往年相比,今年我省民营百强企业在规模效益、产业结构、创新投入、智能化水平、社会贡献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请各新闻单位深入挖掘,讲好广大民营企业爱拼会赢的创业故事,展现好我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

今天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