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成效显著,财政部门积极作为,聚焦“地、技、人”关键要素保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供良田筑牢农业发展根基。2025年,各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4.7亿元,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生产经营农田“底子薄”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44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2.2%。
供良技提升农业生产效能。2025年,市财政安排1.5亿元,围绕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实行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一方面,按照30-70万元奖补标准助力推进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载体建设。全市已建成育秧中心154个、烘干中心261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92个。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对农机补短板按照研发总额的30%给予奖补,对种业生物育种每个品种给予50-100万元奖补,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与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供良才激发农业发展活力。2025年,各级财政投入0.9亿元,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头雁”培育等项目,通过多种方式解决经营人才“供给少”问题。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畅通“财政扶”“金融促”“风险保”资金,纳入相关政策补助范围,仅贷款贴息一项支持,累计为2081个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兑现贷款贴息2526.5万元,有效缓解了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压力,助力其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