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明确推动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实施,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加强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一件事”,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一个个完整的、集成的服务场景,办成一件事,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层级密切配合、同向协作。在“高效办成一件事”助力下,推进跨部门关联事项集成办理,压减整体办理时长和跑动次数,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通过预约分流、错峰服务、潮汐窗口等方式动态调配服务资源,避免窗口过多过杂、忙闲不均;一件件关乎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实现了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高效办成一件事”以小切口推动政务服务理念转变、流程重塑、部门协同,便利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有力促进了营商环境改善和行政效能提升。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实现521万项服务事项和3.6万多项高频热点服务应用的标准化服务,有力支撑着企业和群众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呼声的重要途径。过往政务流程多按部门职能“切块”设计,群众办事常需辗转多个窗口,反复提交同类材料,在办事流程上花费过多时间。比如,在针对“身后事”的办理上,复杂繁琐,成为家属群众的一大痛点,现在,充分发挥‘高效办成一件事’牵引作用,多地已推出公民身后“一件事”联办服务,将社保结算、户籍注销、遗产查询等集成一次性办理,推进跨部门关联事项集成办理,压减整体办理时长和跑动次数,减轻家属负担。还有,新生儿父母可一站式申请联办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等多个事项;完成企业开办手续,只需一杯咖啡的时间……以“一件事”把马上就办和办成办好统一起来,有助于实现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推动服务模式从“能办”转向“智办”,让政务服务“走新”更“走心”,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满意度越来越高。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丰富服务场景、创新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国家鼓励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丰富拓展生活服务、产业扶持等领域应用场景,激发基层首创精神,增加结合群众和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优化拓展事项范围,因地制宜推出更多企业有需、群众有感的“一件事”服务场景,避免了“一刀切”,从而为地方留足创新空间。意见提出的探索“高效办成一件事”向“高效办成一类事”拓展,开展特定人群、产业链发展等“一类事”集成服务,有助于实现相关服务事项“一站式”集成办理,同时能够助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协同高效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从解决一个诉求向破解一类问题转变,推动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加强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将更好发挥牵引作用,有效完善数字时代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整体治理效能。
常态化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其核心意义在于推动政务服务从“分散式改革”转向“系统性重构”,通过聚焦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在流程上打破传统条块分割,以跨部门协同实现“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其着力点在于更好解决行政流程中各节点的难点与堵点,将分散的行政资源整合为有机整体,破除数据壁垒,推进“一网通办”,使部门、层级、区域之间的办事流程和治理机制实现更合理的衔接,破除部门间、系统间的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破解多个“门”、多张“网”,推动政务服务全国“一盘棋”。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部署,这既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践行,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跃。(作者袁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