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谢家集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打通产业协同“上下游”——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安徽在行动丨解决一家难 搭建一条链
“真没想到,我们反映的困难,你们都放在心上,而且解决得如此迅速,我们在这里投资发展的信心更足了!”近日,淮南晶锐金属制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蔡保凯来到淮南市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对工作人员周到的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从解决一家企业的难题,到完善一条产业链的协作,再到构建一个人才共育的新机制,一次“牵线搭桥”,让这家招商引资企业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淮南晶锐金属制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从宁波引进的招商引资企业。不久前,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胡春光在走访时发现,作为一家刚刚投产的精密金属加工企业,不仅对润滑油的品质和稳定供应要求高,同时急需一批技能型操作工,这让初来乍到的企业犯了难。
“我们刚落户,人生地不熟,供应链和人才招聘都要从零开始,心里非常着急,生怕影响企业发展。”蔡保凯道出了当时的困境。
“招商引资企业是‘自家人’,帮助他们快速落地生根、投产达效,是我们的责任。”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张海龙表示,企业的痛点,就是政府服务的发力点。
“咱们对辖区企业信息‘底数清、情况明’,润滑油供应不是问题。”胡春光表示,他迅速从名录库中筛选出一家信誉良好、产品质量过硬的本地润滑油生产企业。不久,一场精心准备的“合作对接会”在淮南晶锐金属制品科技有限公司内举行。
润滑油的黏度合格、抗氧化性达标、防锈性符合要求……一项项技术指标在对接中落实,淮南晶锐金属制品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巨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当场达成合作意向,打通产业协同“上下游”,让润滑油供应无缝对接,一条稳固的本地供应链就此搭建。
相比物料供应,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更为紧迫。该区市场监管局将视线投向人才培养的源头——职业学校,将企业的用工需求、岗位技能要求等信息精准推送至安徽丹外信息工程学院。
后续的对接中,双方签订了“订单化”培养人才方案:企业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技能人才。同时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为职校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优秀毕业生可直接录用。
“优化环境没有‘完成时’,服务发展永远在路上。”张海龙表示,将继续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做好企业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精准对接促进区内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记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