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秦场村:“党建引领+产治融合”赋能乡村“蝶变”

2025-09-12 16:33 信息来源:泗县 发布人: 字号: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刘圩镇秦场村地处历史上皖东北革命根据地,这里燃烧过抗日战争的烽火,流传着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动人事迹,红色文化浸润乡风文明,红色基因嵌入乡土记忆。近年来,秦场村在党组织统筹下,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产业,以此为基础惠民生、育民风、聚民心、导民行,实现产业发展与社会治理互促互进,探索形成党建引领下产治融合的治理新模式。

  红旅产业:塑造和美村容画卷

  一栋栋徽韵民房墙体上红色喷涂跃然生动,一方方房前屋后的小花园红绿掩映,一片片特色种植景观带花果飘香,一条条宽阔整洁的路面将一切串联成景……走进濉河烽火园,通过锈迹斑斑的钢枪、整齐陈列的遗物依然可睹革命与生活的场景,展板墙沿着时间线,详细记述烽火岁月的全貌。数字村史馆内,电子大屏通过声光电演绎秦场村的过去现在,呈现着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的风光人文。这是如今的秦场村给每一个前来旅游打卡的游客带来的直观印象。

  近年来,秦场村立足国家3A级景区所在地、红色旅游度假村等资源禀赋,大力振兴乡村经济,构建“红色文旅+”复合产业生态链。投资兴建以濉河烽火园为中心的红色景观大道,将江上青烈士纪念园、村史馆、红色小院、小学文化区等串珠成链,形成一条精品红色游学路线。同时,积极发展“红色文旅+特色农业”,在景观大道两侧打造380余亩玫瑰花、油葵景观带,和以黄桃、翠冠梨为主的300余亩水果采摘园,每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来此观光采摘,形成“红色+研学+观光+休闲”的综合模式。旅游经济催生“网红小院”、特色民宿和农家乐的兴起,家家户户自觉配合整顿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新画卷。

  红领项目:带动群众创收发展

  秦场村将发展扫帚加工作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秦之韵合作社)主要项目,通过建设扫帚加工厂,带动本村和周边村内五保户、残疾人、脱贫户共130余人就近就业,有效解决部分家庭经济问题和生活诉求。

  “起初,扫帚加工原料都是在浙江安吉附近进行采购,运输成本高、供货不稳定,村‘两委’多次赴南方考察调研,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由合作社统一购买、统一供货、统一销售,同时改建了‘加工基地’,形成‘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月均生产扫帚约6千把,每年可带来30万元收益,202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秦场村党总支书记表示。“现在不仅乡村环境变美,集体和大家都有了收入,我们的日子更好了,心情也更舒畅了。”村民夏前申动情地说。

  在互联网经济趋势影响下,合作社抢抓机遇打造村集体电商直播间,“刘圩大饼”“小湾苹果”“丰满满金银花”“秦之韵扫帚”“秦场玫瑰”等系列本土品牌乘着文旅流量,纷纷上架直播平台,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拓宽了市场空间、增加了经济效益,书写多产融合、村民致富的振兴新篇章。

  红色服务:汇聚群众志愿合力

  产业发展改善了环境硬件,也深刻转变了乡村精神风貌,有条不紊的生产生活、和谐安定的社会秩序、服务社会的活力共同编织着文明乡村新图景。

  秦场村结合历史文化,将革命文化宣教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依托村集体经济,在睢河烽火园内,打造乡村红色电影放映室,以声光影的形式丰富文旅体验和村民文化生活。同时,将红色文化融入基础教育,在江上青小学组织开展“红色课堂”“经典诵读”“实地观摩”等活动,组建“小小传红人”志愿服务队,通过架起退伍老兵与小学生志愿者互动“桥梁”,开展景区小讲解员培训,在实践中以革命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育德树人,“从娃娃抓起”赓续红色血脉、培育乡土情结。

  秦场村着力打造“秦暖民心”志愿服务项目,组建一支以村内党员干部为主体,“五老”、返乡大学生、“巾帼先锋”等力量自发参与的志愿者队伍。近年来“秦暖民心”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环境整治、关爱老幼、两季禁烧、应急抢险、移风易俗等工作一线,广泛汇聚精神合力,营造凝心向党、团结一致、砥砺奋进的浓厚氛围,用“志愿红”为历史“红村”增添文明新底色。

  红网联动:推动乡村善治和谐

  产业兴旺同样为秦场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注入澎湃动力。“村集体和村民的钱袋子鼓了,人心才能思稳向善,更有利于调动大家参与网格共治的积极性,村内也有余力搭建更好的治理平台,服务于乡村振兴。”秦场村党总支书记表示。

  秦场村坚持“党建引领、高位建网”,精准划分1个大网格、8个中网格、14个小网格,完善“村—组—户”三级“红色网格”联动体系,通过“定人、定岗、定责”,盘活“两委”成员、“一村一警”、司法人员、“五老”、志愿者等活跃因子,全力做好党务村务管理、服务保障民生、化解矛盾诉求、推动移风易俗、维护社会治安等工作,实现“党建网格”“民心网格”“文明网格”“平安网格”等“多网合一”。

  依托村集体出资打造的“红色网格+积分”平台,秦场村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和“群众参与”的“双向奔赴”,形成共建共治“一盘棋”。“积分超市”内集体出资采购的商品琳琅满目,根据村规民约制定的“积分清单”公示上墙,有效实现对村民行为的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通过“月清算、年评定”,农户不仅可以凭积分兑换物质奖品,同时可以优先评选年度“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荣誉称号,让遵规守约、家风淳正、和睦邻里、热心公益、勤劳上进、发展致富等见善见行,成为乡村治理主旋律,共谱乡村“蝶变”新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