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以“传承徽商精神,拥抱AI未来”为主题的2025徽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链接会在合肥举行。来自全国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徽商企业代表以及政府机构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话创新,共谋未来。
“安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独特优势,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创新平台,要以自主可控核心技术打造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徽商产业集群。”徽商总会执行会长、徽商总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表示,2025年是人工智能应用元年,在这一背景下,徽商应拥抱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安徽各大产业跑得更快、更健康、更持久。
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院长王佐成围绕《数据空间引领数据产业》作主旨演讲。他提到,数据产业是数字经济中的关键一环,数据产业的发展正推动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涌现。未来,希望与多方携手共同将数据产业打造成支柱型产业,充分释放数据价值,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安徽立足人工智能产业“双招双引”和“一核两地多点”产业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拥有中国科大、合肥工业大学等百余所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众多科研机构,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埃夫特等领军企业以及众多独角兽企业崛起,合肥“中国声谷”、芜湖“中国视谷”、蚌埠“中国传感谷”等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会上,合肥、蚌埠、芜湖三市依据各自在人工智能产业的规划布局和需求进行招商推介,展现出三个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合作前景,并向徽商们发出了诚挚邀请。
蚌埠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已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2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59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拥有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芯动联科、希磁科技、智敏电气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2024年,智能传感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
本次会议由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工商联、徽商总会联合主办,旨在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一个高端交流平台,促进项目合作对接,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
(记者 鹿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