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州萧县典跃建材的数字化车间里,金属的凉意透过铝镁合金板传入指尖,负责人郭君建的掌心却仿佛触到另一种温度——税务系统中那一行“连续36个月零逾期申报”的记录,正悄然为企业注入信用活力。
凭借纳税信用A级评级,这家企业通过“税融通”获得1000万元贷款。“贷款到账那天,会计室的计算器都在响。”这笔资金换来的是一套128道质检程序的智能分拣系统,技术人员以0.1毫米的精度作业,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更让中国建材镶上了迪拜酒店的幕墙。
在安徽,像典跃这样依托信用实现融资破局的企业并非个例。看不见的“信用”,正在成为摸得着的“资本”。
安徽省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以信用数据促进融资业务,以融资业务引导政策配套,以政策配套推进平台服务的完整闭环,建成“一站式、一体化、一键通”智能可信任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服务生态圈。
截至目前,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已入驻各级金融机构851家、注册用户276万家,累计发放贷款超2.25万亿元、信用贷款1.07万亿元。
从“信用”到“信贷”:数据赋能打破融资困局
中小微企业是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的重要力量,却长期困于“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信息壁垒如山,传统信贷模式往往望而却步。
用数据重塑信用、赋能金融,成为“破题”关键。
安徽省六安市通过信易贷平台梳理政务数据共享清单,打通税务、社保、市场监管、司法、公安等8大类21小类数据,归集企业纳税记录、社保缴纳、不动产、工商等核心指标,构建覆盖自然人及企业的立体信用档案。数据更新频率达“T+1”,今日生成、明日入库,为金融机构提供实时、多维的信用评估依据。截至目前,累计共享数据量超200万条。
利用市信易贷平台作为政务数据的“唯一出口”,该市与六安市农商行联合打造“皋兴贷”系列产品,通过数据共享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流程数字化融资服务,探索出一条“数据驱动、政策协同、场景落地”的营商环境优化新路径。
“皋兴贷”建立“发改委统筹数据、银行提出需求、平台定制模型”的三方机制,打造“信用贷”“房抵贷”“企业贷”三大产品矩阵。通过整合企业360报告、风险准入与预警模型,实现从数据获取到贷款发放的全流程技术支持。
截至目前,“皋兴贷”已累计授信81960人,其中签约35476人,放款金额达30.56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破局的关键引擎。
平台网络一体化:从“碎片化”到“一站式”
数据共享是企业信用融资的基础。
安徽省围绕信用信息共享促进企业融资工作相关要求,挖掘地方经济特点,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信用融资制度体系,健全信用信息共享管理机制,制定信用信息归集目录清单,统一信用信息归集标准,融合公共信用信息、市场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等多源信用信息,提高信息归集数量与质量。
目前,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累计归集850多万经营主体基础信息、纳税、社保、住房公积金、水电气等信息90亿条。
为方便企业“一站式”信用融资,安徽省构建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按照公益性原则,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桥梁”,具备信用信息查询、融资需求对接、惠企政策直达、融资增信服务等基本功能,同时为提高企业获贷水平和便捷度,升级优化平台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机构与平台系统联通,企业申请后直连金融机构业务系统,实现全流程放款,无需企业提交材料和金融机构上门调查,进一步简化融资放贷流程。
优化服务与强化监管:让银行敢贷,也让企业稳贷
“信用贷款风险高,银行难免慎贷、惜贷。”为打消金融机构顾虑,安徽构建“担保机构增信+政府风险补偿”分担模式,将财政资金转化为融资信用,设立资金池超22亿元,给予信用贷款80%、担保贷款70%风险补偿,补偿节点由“损失类”前移至“次级类”,推动银行机构敢贷愿贷能贷。整合打造财政专项融资贴息补助,助力金融机构加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合肥市推出“政信贷”,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50%的利息补贴和1%的担保费补贴,支持1.5万户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3.5万笔、金额1188亿元,企业实际利率低至2%。
碳票生态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在滁州,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气候投融资试点同步推进。该市搭建“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超47家金融机构、23.5万户企业入驻平台,开发了14项气候信贷线上产品,累计受理气候信贷1362笔,授信金额104亿元,办理放款84亿元。
安徽省与工农中建等近20家银行总部和省税务局等有关单位联合建成信用信息归集加工联合实验室,新上线各类线上融资产品10余类;会同金监、人行、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陆续上线技术改造再贷款、绿色(转型)金融、皖质贷等特色板块,通过“数据不出域”等方式加强敏感数据开发应用,优化信贷产品研发、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提升金融授信联合建模水平。
一边强化服务,一边筑牢监管。安徽建立贷前授权与贷后监测机制,既确保数据合规使用,也通过信用异动预警辅助银行控制风险。
从“不敢贷”到“放心贷”,从“单项数据”到“生态互联”,“信用”跨越虚实界限,成为安徽中小微企业最可靠的“抵押品”,安徽正在打造一条以“信用”为枢纽的融资新通路。(记者 张毅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