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材料让机器更“懂”人——记合肥柔性科天机器人材料有限公司

2025-08-14 15:23 信息来源:工商导报 发布人: 字号:
  实验室里,一根覆盖着淡黄色“皮肤”的机器人手指缓缓弯曲,触感柔软且富有韧性……
  
  这可不是什么硅胶或乳胶制品,而是日前由合肥柔性科天机器人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性科天”)研制的第三代“仿生皮肤”。
  
  这款由水性聚氨酯材料制成的新材料,比前两代更轻、更柔,离人体皮肤的质感又近一步。
  
  与杜蕾斯产品有着“同源血脉”
  
  7月25日,在位于包河区乌鲁木齐路的一间实验室里,柔性科天总经理李维虎向记者展示了这款“黑科技”——人形机器人的手指触摸起来柔软有韧性,质感远超普通洋娃娃的仿真表皮。
  
  在一个人形机器人边,记者用手轻轻触摸了一下其手指,顿时传递回一种柔软韧性的触感。
  
  “这是专门为机器人研发的‘皮肤’,核心材料是水性聚氨酯。”李维虎介绍,这种材料的优势在于“低模量、高强度”,既能保持柔软度,又能承受反复弯曲的损耗。
  
  鲜为人知的是,这种机器人“皮肤”与大众熟知的杜蕾斯产品有着“同源血脉”——两者的核心材料均为聚氨酯。
  
  “过去20多年,水性聚氨酯已在涂料、胶粘剂、合成革等领域实现产业化。”李维虎回忆,2021年,他的团队嗅到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决定将这种柔性材料跨界应用于智能机器人领域,开启“仿生皮肤”研发之路。
  
  最新产品更接近于人类皮肤
  
  “不是所有机器人都需要‘皮肤’。”柔性科天技术经理王启东解释,工业机器人或功能性机器人无需仿真外表,而那些将进入家庭、养老护理等生活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才需要精细的仿生皮肤——它不仅要“像皮肤”,还要传递真实的手感、触感和韧性。
  
  仿生皮肤由精心设计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结构合成,触摸起来可以传递出手感、触感、韧性等质地与功能。
  
  王启东告诉记者,以往仿真皮肤多应用于玩具娃娃,但它的材质使用硅胶制成,虽然按起来有种肉肉的感觉,但缺点是手感不好、易出油。
  
  2022年底,企业推出第一代“仿生皮肤”,解决了硅胶材质手感差、易出油的问题;2024年的第二代产品进一步优化,“肉感”更接近人体皮肤。
  
  而今年最新迭代的第三代产品,则在重量上实现突破:全套机器人“皮肤”重量从15-20公斤降至10公斤以内,柔软度和贴合度也大幅提升。
  
  未来机器人“皮肤”有体毛、有“神经”
  
  随着人形机器人从生产、商业场景向家庭、养老护理领域延伸,“仿生皮肤”的研发目标愈发清晰,即无限接近人体皮肤。
  
  “未来,我们计划在皮肤上植入类似人类的体毛和柔性传感装置,让每一块‘皮肤’都布满‘神经末梢’。”李维虎表示,团队还将赋予皮肤“年龄感”,从外貌、动作到触感,全方位提升机器人的“拟人度”,让人在交互时更觉自然舒适。
  
  目前,柔性科天正加速材料研发以适配更多场景。“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穿‘合肥造’皮肤的人形机器人走进生活。”李维虎说,柔性材料的创新,正让机器与人类的距离不断缩短,让科技更具温度。(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