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礼舍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黄欣
黄欣的生活轨迹里,始终镌刻着安徽的印记。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庆姑娘,长江边的晨雾、振风塔的剪影、老街巷弄里的黄梅调,是她童年最鲜活的底色。那些浸润在骨子里的徽商基因——诚信为本的坚守、敢闯敢试的魄力,早在她背着书包穿梭于安庆石板路时,就已悄然生根。这份与安徽血脉相连的羁绊,不仅是她行囊里的家乡味,更成了后来在深圳创业路上,支撑她穿越风浪的精神坐标。
徽商基因孕育创业初心
“创业不是冒险,是在混沌中寻找光的轨迹。”这是黄欣常说的话。十二年前,她辞去外企高管职位,放弃准上市公司价值上亿的股票期权。面对朋友的疑问“值得吗?”,她笑着指了指自己的眼睛:“你看,这里面有比安稳更明亮的东西。”
2012年,身为准上市公司副总裁的黄欣,正为公司两大难题焦灼:商务礼品集采长期陷入“选品难、成本高”的困局;高频次的商务差旅更是比价耗时、报销繁琐。“必须找到同时撬动降本增效的突破口。”带着这份决心,她踏入第二届深圳国际礼品展。九个展馆连绵铺开的景象让她震撼——那些印象中的业务“附属品”,竟构成一个如此庞大的鲜活生态。
她的初衷只是为公司寻找高性价比合作伙伴,然而,深入调研后,一个更宏大的图景逐渐清晰:这个被忽视的万亿级市场里,多数企业仍在传统模式中蹒跚。“如果能搭建一个整合优质供应商的平台,提供透明化集采方案,这不正是所有企业渴求的吗?”那份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初心,悄然生长为开拓全新赛道的决心,创业的种子,在展馆的光影里破土而出。
数字集采重塑产业生态
作为企业集采行业的“门外汉”,黄欣的跨界身份反而让她摆脱了传统思维的桎梏。她坚信互联网的力量能重构格局,高效解决用户痛点。2013年,带着浓厚科技基因的深圳礼舍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扎根。
随着业务深入,黄欣愈发看清企业集采绝非简单的商品买卖,而是一个需要精细化分工的复杂领域:办公物资的高频刚需、工会物资的特定属性、劳保物资的安全标准、差旅出行的流程繁琐、办公软件的适配兼容、员工福利的情感温度、营销礼品的品牌调性……每个板块的业务场景和需求方向都千差万别。她深知,要真正做好集采、完全匹配客户需求,必须沉下心研究每个场景的交付全流程——从需求产生、采购执行到最终交付与售后,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痛点与堵点。例如,传统的“千人一面”福利发放模式,已难以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多样性、个性化需求。
敏锐捕捉到这些难点,黄欣带领团队摸索实践B2B2C模式,礼舍科技平台应运而生。依托强大的AI、大数据等技术,礼舍科技为企业搭建起数字化集采平台,构建覆盖全场景的福利管理体系,彻底打破了福利无差别发放的局限,让员工能自主选择所需福利,真正实现“千人千面”。
在黄欣看来,这种从客户痛点出发的创新,才是企业集采服务的核心价值。员工福利集采只是起点。当这一板块成熟稳定,她的目光便投向更广阔的企业采购场景。她带领团队整合办公集采、差旅出行、劳保集采等资源,打造一站式数字集采服务平台,创新实现企业“一个平台,一张票”的全新集采模式。这一模式首先革命性地提升了采购效率,以往企业需对接多个供应商、使用多种系统,流程繁琐数据分散。现在,通过一站式平台,各类采购需求可集中处理,从提报、下单到结算全流程线上化、一体化,极大缩短周期,让员工从繁杂事务中解脱。正如客户反馈:“平台化的数字化集采,让企业真正实现了阳光合规,降本增效。”
家国情怀反哺桑梓
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黄欣秉持“精益求精,专业服务”的理念。然而,比专业更动人的是她炽热的家国情怀,过去几年,她带领团队踏遍大江南北,发挥数字化专业优势,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农产品、扶贫产品挖掘出来,通过数字化手段赋予更广阔的舞台。这份扎根大地的坚守,让礼舍科技与乡村振兴联结愈发紧密。公司成为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副会长单位——要知道,该协会前身是深耕扶贫多年的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这份“国字号”的认可,从 “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接力,是她用数字化力量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在黄欣眼中,企业数字化集采赛道的价值,不在于爆发式增长,而在于对产业肌理的深度重塑——这让她对资本保持清醒的辩证思维。“资本是助力,但不该是主导。”她常这样说。在她看来,2B业务的“寂寞”,恰是孕育长期价值的温床。投资人王刚的出现,如同恰逢其时的“双向奔赴”。这位同样深谙长期主义的投资人,没有用严苛KPI 束缚企业成长,而是以“信任换信任”——这种“给足空间、陪伴成长”的投资逻辑,让礼舍科技最终走出了一条兼具商业价值与产业温度的道路。
谈及企业服务赛道,黄欣目光坚定:“这条赛道,必须紧跟国家经济战略方向和市场需求,才能找准前行的坐标。”她的判断有坚实支撑: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0.2万亿元,在非生产性公共物资采购领域,2023年我国企业物资采购总额高达175万亿元,数字化采购渗透率虽达9.8%且逐年提升,但背后仍有巨大升级空间。
礼舍科技早在5年前便嗅到趋势,前瞻布局企业数字化服务。基于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捕捉,团队自主研发三大核心系统: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智慧工会平台、一号企服平台。这三套系统如同三把钥匙,分别对应央国企、上市公司和中小B企业在不同场景下的数字化集采需求。聊起系统,黄欣笑道:“采购负责人、行政负责人、工会主席,都是我们的‘编外产品经理’。”在研发迭代中,她鼓励团队深度对接客户一线——采购负责人头疼的流程合规、供应商管理难、产品比价难;行政人力在意的员工体验、执行效率;工会主席关注的活动丰富度、职工关爱形式,都成为系统优化的方向。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发逻辑,让礼舍系统精准匹配真实场景,逐个击破数字化采购流程中的难点堵点,释放更大降本增效势能。
这份对需求的极致重视,为他们在业内积累了深厚口碑:服务超千家大型集团企业,单个客户合作体量突破3亿元,树立多个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两度荣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全国公共采购优秀案例奖”。
即便在深圳的创业版图不断拓展,黄欣从未忘记回望故土。近年来,她多次带着团队回到安徽,从乡村振兴项目到科技创新对接,如今,这份反哺之情有了更坚实的落脚点——合肥分公司8月即将正式运营,这既是对 “起于安徽” 的初心回归,更是 “为安徽贡献力量” 的郑重承诺。她将持续深化与家乡的合作,计划以分公司为枢纽,在三年内打造覆盖皖江城市带的数字经济服务网络,重点助力安徽企业的数字化集采转型升级。“从长江边走出的女儿,总要为这条江、这片土地做些什么。”黄欣的话语里,满是对安徽的赤诚与担当。
(王志静 记者 张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