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驱动科技创新的“主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安徽民营企业突破230万户,占全省企业数的92.5%;规模以上小微和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和11.6%;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11.7%;民营企业进出口4481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1.8%;民营经济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稳定增长态势,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工商联工作的使命任务。安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正是省工商联发挥“联”的优势、“商”的作用,当好民营经济发展“助推器”的最好体现,也是推进“两个健康”工作的最佳注解。
开展“千名徽商皖美行”,组织海外、省外安徽商会86批次5023人次回皖考察;2024年,全省亿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777个,总投资额2110.1亿元、同比增长10.9%,实际到位资金1313.4亿元、同比增长15.1%,通过成立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加强与出海民营企业、海外安徽商会的联络合作……2024年,省工商联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勇担使命、踔厉奋发,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连续第5年在省级工商联工作评价中获评优秀等次,连续第2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
举旗聚力
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加强
“两个健康”之间关系密切,民营经济能够做大做优做强,离不开民营经济人士主动作为、健康成长;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更离不开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引领。省工商联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团结凝聚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听党话、跟党走。
深入开展“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学习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定期开展直属商会党建联系片活动和市级工商联所属商会党建工作互学互促,通过集中学习、党性教育、走访调研,推动所属商会党建、会建融合发展。先后在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举办全省工商联所属商会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在省委党校开展直属商会党务工作培训,不断提升商会党务人员能力素质。开展“六好”党建示范点建设,确认20家商协会为全省工商联所属商会“六好”党建工作示范点。
在工商导报、省联网站、公众号等自有媒介开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等专栏,及时宣传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自主研发信息系统开展民营经济领域舆情动态监测。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务实推进“同心示范工程”、援藏援疆、定点帮扶等工作。联合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开展“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全省工商联系统共举办校园招聘活动109场次,提供就业岗位70638个,举办线上专场招聘88次,提供就业岗位44245个。西藏日喀则市发生地震灾害后,广大徽商企业积极响应,据不完全统计,为灾区捐款捐物1587.8万元。
内引外联
服务安徽发展大局成果丰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省工商联全面学习领会、一体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工商联职能找准着力点,谋划贯彻落实举措,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会同省工信厅,联合全国工商联高端装备制造委员会等共同举办“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民营企业合作交流对接活动”,活动聚焦准、有特色。
徽商总会成立一年来,搭平台、蓄势能。举办金融赋能对接会、全球徽商论坛、徽商回归恳谈会等重大活动,与省农行签订未来5年为徽商企业提供不少于1000亿元信贷资金战略合作协议。
在落实“双招双引”上,省工商联聚合力、出实效。全年共组织54批次“走出去”“请进来”活动。精心承办在京徽商企业家座谈会、在沪“星耀滁州会客虹桥”等活动,积极宣介安徽发展环境,招引企业来皖投资。
为使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再扩容、实现新突破,省工商联引导民营企业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牵头组建长三角新能源产业链联盟和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我省牵头组建的长三角产业链联盟达到6个。
高规格承办全省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以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实现省市两级工商联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全覆盖,引导更多民营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全省第一、第二批411个精品示范村中,民企投资涉及389个村,投资产业项目845个;1688个新增省级中心村中,民企投资涉及958个村,投资产业项目1566个。
同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省工商联求实效、促提升。改进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工作,扩大企业调查范围,点对点向各市反馈评议结果和企业诉求期盼,精准推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模式召开统战部、工商联与民营企业家季度座谈会,收集涉企问题914条,均转送党委政府或相关部门办理,办结率94.7%,促进“亲”“清”政商关系构建。
履职尽责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遗余力
企业的困难在哪里,工商联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省工商联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创新服务载体,切实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尽心竭力当好民营企业“贴心人”,推动民营经济拔节向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赋能科技创新方面,省工商联组织企业参加“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大会”。举办全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培训班,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工商联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培训,协助省科协开展安徽企业“科创达人”评选。我省15家企业上榜全国“2024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25家企业上榜全国“2024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上榜企业数分居全国第7位、第6位。
在金融服务方面,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挥“网上工商联”金融服务、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协调建行、交行接入安徽省网上工商联金融服务模块。截至目前,共有1725户企业通过平台提出融资需求,银行放款801户、金额达289.67亿元。积极组织线下对接,协调徽商银行、工商银行分赴省湖北商会、省小微企业商会开展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
在法律维权方面,建立维权诉求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充分发挥“联”的优势,深化与公检法司沟通联系机制,特别是“工商联+法院”协同共“联”机制在全联法律服务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深化商会调解工作,全省各级商会调解组织共调解民商事和劳动争议案件3万多件,调解成功率近80%,调解案件数、入选全联百佳商会调解案例数均居全国第一。
要想经济发展好,就要不断做大民营经济这块蛋糕。省工商联还积极打造民企出海新平台,组织企业参加第十七届世界华商大会,推动徽商总会与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签订《合作备忘录》。成立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加强与出海民营企业、海外安徽商会的联络合作。推动新兴产业协会建立集市场数据分析、产品推广、交易撮合、多语种互译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球贸易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海外安徽商会建立工业园区,打造“海外飞地”。
此外,在资政建言方面,省工商联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调研,向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18篇团体提案、2篇界别提案,作《以更优营商环境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会发言,取得良好效果。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成全联委托的“优化政务发展环境”重点课题任务。连续26年开展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10家企业入围全国民企500强,形成百强分析报告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固本强基
服务能力和水平日益提升
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更好地促进“两个健康”。省工商联不断强化政治机关建设,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提升服务“两个健康”能力水平。
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完善“中心组专题学+党组会跟进学”联动学习机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始终坚持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聚焦“学党纪”主线,扎实推进读书班、集中学习、警示教育、专题辅导、解读培训、研讨交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切实树牢廉政底线,有力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强基固本的同时,省工商联还深入推进工商联改革发展。起草并推动我省《关于加强新时代工商联工作的若干措施》印发实施。推进商会改革发展,制定《安徽省工商联组织建设工作五年规划》,谋划直属商会建设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推动现代商会制度建设。围绕省十大新兴产业及重点行业,指导成立省新能源商会、省铝业协会,吸纳省环保联合会等5家团体会员,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大力发展会员,全省商会组织数量增加225个,会员数量增加近6万个,增量分别居全国第5位、第2位。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工商联将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民营经济人士,锐意进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安徽实践贡献工商联力量。
(记者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