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公司累计和农户签订订单面积达461.3万亩,仅在订单加价部分就为11万多户农户增收2.064亿元。”日前,安徽联河集团董事长甘启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安徽联河集团是一家集粮食种植、收购、精深加工以及农业科技开发、营销电商、仓储物流、农产品检验检测、生物质能利用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产品加工集团。其母公司安徽联河股份有限公司年生产大米能力达30万吨。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公司创新推出“公司+农户+农技”绿色稻米产业扶贫模式、“一自三合”金融扶贫模式、“扩大就业”就业扶贫模式、“贴牌销售”电商扶贫模式、“1+X”村企对接帮扶等“联河扶贫”五大模式。“通过五大扶贫模式共带动102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4553.6万元。”甘启斌介绍。
疫情期间,作为全国应急粮油保供协作重点企业,联河集团克服物流成本剧增的压力,大米不但不涨价,还进行一定比例的价格下调,让老百姓吃上“粮”心米,放心米,切实担负起“保供稳价,服务民生”的重任。
在脱贫攻坚产生的巨大溢出效应推动下,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们党在重要历史交汇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甘启斌表示,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联河集团是乡村振兴义不容辞的主力军,也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中坚力量。当前,集团正从数字助农和产业富农两个方面规划发展方向,努力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开路先锋”。
继“联河扶贫”五大模式后,联河集团推出“四大振兴模式”,持续带动更多群众稳定增收致富。甘启斌介绍,一是绿色稻米品牌粮食订单振兴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稻米产业,与全县及周边县、市水稻种植农户签订绿色稻米品牌粮食订单,以每百公斤高出市场价4~40元的订单价格收购原粮,带动望江县和周边六市县及江西、湖北等省10余个市、县农民增收。
二是“扩大就业”的就业振兴模式,每年9月至12月,优先聘请脱贫户中有劳动能力及有就业愿望者到联河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工作,参与农忙及收购季节的原粮收购、烘干活动,“通过基地及新项目的建设,实现稳定就业。”
三是利用成熟的电商平台、商超渠道,帮助脱贫村、脱贫户特色农产品进行网上、商超销售的贴牌销售电商振兴模式。
四是“1+X”村企对接帮扶振兴模式。充分利用企业信息资源,通过订单收购、电商销售、农技培训、加工指导、品牌推广等方式帮助帮扶脱贫村发展集体经济。2021年带动农户119789户农户增收,其中,订单联结带动113845户,原粮订单面积达441030亩;合作联结带动236户,股份合作带动26户,通过联合体带动3300户;通过其他方式带动2366户。2022年带动120000户农户增收,其中,订单联结带动113955户,原粮订单面积达441100亩,合作联结带动240户,股份合作带动26户,通过联合体带动3300户;通过其他方式带动22400户。
谈及未来,甘启斌表示,联河集团将积极融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稻米全产业链做文章,投资20亿元新上全自动绿色稻米生产线、菜籽油、米糠油生产线、蛋白肽、波纹米线等精深加工项目,实现水稻产业生态综合种养、加工、物流、仓储、品牌、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面发展,“项目完全投产后,产值将达到100亿元,能带动28.6万户农民增收,为推进我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让政府放心、农民满意、社会认同。”
( 本报记者 张茜)